站长力推信誉网投【5717.COM】集团直营★AG女优发牌★万人棋牌★捕鱼爆大奖★注册瓜分百万彩金
【威尼斯人集团◆上市公司】★★顶级信誉★■★每月亿元返利★■★大额无忧★■★返水3.0%无上限★


标题: 解惑红楼梦10
富无双至





UID 13615226
精华 0
积分 -185
帖子 54
阅读权限
注册 2014-4-14
来自 成都
发表于 2014-12-27 02:2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解惑红楼梦10

  所谓凤藻是有文采的意思。所以“贾元春才选凤藻宫”中的“才选”二字,是说贾元春是因“才”而被选封的。实际上清自康熙之后,后宫的号位才开始定制严明。皇后居中宫;设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分居东、西十二宫。东六宫为景仁、承乾、锺粹、延禧、永和、景阳,西六宫为永寿、翊坤、储秀、启祥、长春、咸福。可见“凤藻宫”实为“曹雪芹”杜撰的。所谓“尚书”是古代的官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的部长。也就是说被封为凤藻宫尚书的元春其文采在皇宫里应是首屈一指的。《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说元春是“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的。所谓“女史”,反过来念就是“使女”或“侍女”。可见元春也是以使女的身份初入皇宫的,只不过这个使女的文采很好。这一点又与历史上的年氏相吻合。
  虽然弘时笔下的秦香玉是以甄家养女的名义嫁入王府的,但其一开始进入王府的地位应该并不高,顶多也就是一个低阶的侍妾。但由于香玉自幼受到一等的“扬州瘦马”的培训,因此其对“弹琴吹箫,吟诗写字。画画围棋,打双陆,抹骨牌”可谓无所不通。而这也可从《红楼梦》里薛林的诗词,迎、探春的围棋,惜春的绘画以及鸳鸯的牌令中得以验证。因此,弘时对其笔下人物秦香玉进入王府后的描写,可以说完全是对当时历史的实录:在与实力派甄家(年羹尧)定下密约之后不久,秦香玉(年氏)就受到王爷(雍亲王)的宠爱,并于其为王爷(雍亲王)生下一男婴后即被封为王妃(侧福晋)。而随着王爷(雍亲王)顺利登上皇位,秦香玉(年氏)也最终从王妃成为了一位皇上宠爱的皇妃。
  皇恩浩荡,衣锦还乡。当听到秦香玉以皇妃的身份回到甄家省亲时,作为其昔日恋人的甄宝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红楼梦》中描写贾府的女眷们“洋洋喜气盈腮”,整个宁荣两府“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唯独贾宝玉一人“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为什么呢?原来他的好友秦钟病了。看来在贾宝玉的眼里,他的姐姐元春的喜事还不如秦钟的病重要。可这符合情理吗?要知道《红楼梦》里元春与贾宝玉的关系可是“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不相离。……虽为姊弟,有如母子”。这样的一种关系,作为“情种”的贾宝玉对他的姐姐怎能如此没有情意!?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贾宝玉对元春被封为皇妃心里不仅不高兴,而且还有一种像秦钟那样人之将死的悲凉。是啊,当弘时笔下的甄宝玉一想到马上就要见到多年不见的昔日恋人,内心的激动又怎能在外人面前流于言表?然而,当面对自己曾经无话不说、彼此毫无顾忌的恋人冠袍凤辇地出现在眼前,自己又不得不以奴臣甚至晚辈的身份跪拜行礼,那种失落、懊悔和羞愤的心情又如何才能掩饰?而看到甄宝玉那种神魂失魄的表现,众人又如何不“嘲他越发呆了”?
  一想到当年秦香玉誓死抗婚、拒嫁王府时自己所表现出的逃避和懦弱,使甄宝玉更觉得现在的皇妃秦香玉有可能会更加看不起他。可是,面对今日高高在上的皇妃,昔日的主人,当然也是恋人的甄宝玉自然不愿在她的面前表现出自行惭秽的模样。而唯一能令其具有自信的便是他的文才。于是,《石头记》中甄宝玉向已成为皇妃的秦香玉施展才华,暗表思念之情的这一精彩情景,便在《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为我们展现了出来。
第十七回写贾珍等人回贾政说大观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只等题写匾额对联。贾政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对于大观园的匾额对联,论理应是由元春来题的。但后来贾政以“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为由,让贾宝玉尽情地发挥,这足以表明“曹雪芹”此处的深意。虽然书中说贾政对宝玉所题的联、额一概否定,但最终在元妃省亲时却都一字不改地悉数用上。其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小说第十八回里提到的“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
  那么,当回到甄府省亲的秦妃得知为其省亲别墅题写匾额的是其几年未见的旧日主人,当然也是其旧日情人时,其内心的感受又当如何呢?她是否能体会到甄宝玉联额里所包含的情意?是否能回忆出他们从前的点点滴滴?
  《红楼梦》第十八回写元春一进大观园,首先看到的是宝玉所提的“蓼汀花溆”的四字匾额。于是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汀即汀洲,水边平沙。“蓼汀”一词出自唐代罗业的诗“暮天新雁起汀洲, 红蓼花开水国愁。想得故园今夜月, 几人相忆在江楼。”从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追思往事,心怀哀叹,可谓意境萧索。
  溆即是浦,水边的意思。“花溆”一词出自唐代崔国辅诗《采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自流。相逢畏相失,旖旎采莲舟。”意思是:水边的花儿争相开放,金塘里的池水自在流淌。花儿和水虽然相遇却又害怕失去对方,池中采莲的船儿随波荡漾。
  于是,心有灵犀的元春,确切地说是秦香玉看了“蓼汀花溆”四字之后,内心的“莲舟”立刻被激起“荡漾”:是啊!我们两人虽然期盼着今日的相遇,却又不得不面对明日的分离。既然有了害怕分离的“花溆”,又何必再用那引起伤感的“蓼汀”?这才脱口而出:“‘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
  在贾宝玉第十七回中所提的大观园所有匾额、赐名当中,被元春修改的只有三处。一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蓼汀花溆”改为“花溆”;还一处是“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小说里写第十八回里宝玉作“怡红院”诗时,在他的草稿里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看了说“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
  那么,元春为什么不喜欢“红香绿玉”呢?不知细心的读者朋友发现没有,这“红香绿玉”四个字都被元春改了哪些字呢?对,没错,仅仅保留了“红绿”二字,却可巧把“香玉”二字去掉了。看来曹公真的是在处处提醒我们哪!
  元春修改的最后一处是石牌坊上写的“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成“省亲别墅”。小说第十七回写贾政等游到此处,贾政问:“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此时“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
  这里所谓“天仙”当然是指贾元春,也就是弘时《石头记》里的秦香玉;“宝境”本意是指藏宝的地方。因此,宝玉,更确切地说是甄宝玉在这个正殿的石牌坊上题名“天仙宝境”,就是暗指或提醒如今已作为皇妃的秦香玉:不要忘了,你现在省亲的甄家就是你在成为皇妃之前,当初作为甄府丫鬟的“藏龙卧凤”的地方;更不要忘了,我们曾经在一起的“年月日的事”。聪明的秦香玉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并在正殿上题了“顾恩思义”四个大字匾额。
没有被元春修改的对联和匾额,应该都是让元春内心欢喜并感同身受的。
  比如,元妃赐名“潇湘馆”这一处的匾额“有凤来仪”,其原意是指有凤凰来配合某个事物。在《红楼梦》里它的表面意思也是指这高雅的“潇湘馆”也只有元妃来住才最合适。可是,大观园毕竟属于贾家或甄家的府邸,“潇湘馆”再高雅辉煌也是元春或秦香玉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宝玉给这幅匾额题的对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明显是暗指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但是我们从前的点点滴滴似乎还犹在眼前。因此,“曹雪芹”或者说弘时此时所赋予匾额的更深层的含义则是:只有原来你曾经住过的地方,或者说只有你曾经热恋的情人,才配得上你这只高贵的凤凰啊!所以贾政这才骂宝玉“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
  而元妃或秦妃为此处赐名“潇湘”,是取“休想”二字的谐音,那意思就是你我还是别再有这样的非分之想吧!“潇湘”在旧诗作中亦常指“泪水”,出自刘禹锡《潇湘神》的诗句“潇湘深夜月明时”。这里“潇湘”的泪水,恐怕也是秦妃因理解了宝玉的深意而潸然泪下吧。
  又如,匾额“杏帘在望”这一处,元妃先赐名“浣葛山庄”,后又将它改回贾宝玉先前为此处的题名“稻香村”。一开始我也搞不懂,看到宝玉为匾额所题的“杏帘在望”,元春为何赐名“浣葛山庄”?因为我们丝毫看不出来这“杏帘在望”与“浣葛山庄”有什么关系。
  “杏帘在望”应出于唐伯虎的诗句“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表达看到酒幌时的一种充满希望的惊喜;而“浣葛山庄”即指浣洗葛布的山庄,也就是一个洗衣服的地方。既不像“稻香村”那样可以查到出处,也看不出它与“杏帘在望”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可是,元妃为什么还要如此赐名呢?
  这里恐怕还要从谐音上考虑。如果说“杏帘在望”是甄宝玉见到秦香玉时的那种充满希望的真情表露,那么“浣葛山庄”就是秦香玉对甄宝玉的戏谑调侃:你就别在我这儿“在望”了,还是赶紧“换个山庄”去看一看吧。
  与之心有灵犀的甄宝玉岂能错失如此大好时机,马上就写了一首表面颂盛世、暗里话心扉的情诗,就是《红楼梦》里林黛玉替贾宝玉写的那首最让元妃喜欢的诗:“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其含义就是:就像饥渴的游客被酒家的杏帘招引,就像劳累的行人看到不远的山庄,你的回来让我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那心情如鹅儿在水中浮游,燕子在梁间飞翔。好像看到了一片浓绿的春韭,闻到了一股稻花的清香。正如没有饥饿便无需耕织,有了你的存在,我又何必再“换个山庄”?!秦香玉读罢百感交集,遂同意宝玉对此处的取名,改“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再有,匾额“蘅芷清芬”一处元妃赐名曰“蘅芜苑”。蘅即是蘅芜草,与芷一样都是香草名。宝玉为其作的对联是:“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豆蔻本是一种草本植物,古代泛指女孩子十三四岁这一年龄段。荼蘼也是一种植物,晚春至盛夏才开花,传说荼蘼花开之后便再无花开。故宋代王琪《春暮游小园》中有“开到荼蘼花事了”一句。因此“花开荼靡”通常表示结局并非完美,往往是伤心散场。
  宝玉的这副对联在这里却是反其意而为,意思是虽然已过了豆蔻年华,可你在我的心中仍然还是那样美丽;虽然你我的结局可能并不美好,但我依然愿意做那长相厮守的春梦!于是,“蘅芷清芬”就可以吟成“恒止情分”,就是希望永远阻止这种情感的分离。
  “蘅芜”典自晋代王嘉的《拾遗记》:“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著衣枕,历月不歇。帝弥思求,终不复见,涕泣洽席,遂改延凉室为遗芳梦室。”可见,元妃或秦妃赐名“蘅芜苑”的意思恐怕就是想说“恒无缘”了,即是想告诉宝玉:可惜今生今世你我恐怕永远无缘了。
元春点戏也是省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元春归省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脂批云:“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又云:“《豪宴》‘伏贾家之败’;《乞巧》‘伏元妃之死’;《仙缘》‘伏甄宝玉送玉’;《离魂》‘伏黛玉之死’”。
  脂砚斋为何说这四部戏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因为这四部戏分别暗伏了四个重要的结局!
  《豪宴》为明末清初李玉的代表名剧《一捧雪》的第五出。《一捧雪》讲的是明代奸相严嵩之子严世藩为夺取名为“一捧雪”的奇珍白玉杯,而陷害物主莫怀古,致使莫家家破人亡的故事。《豪宴》这出戏是讲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洗尘而设宴,莫怀古以其好友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而将其荐于严府。宴会上演了杂剧《中山狼》。而《中山狼》剧情则是东郭先生救狼,狼获救后却背信弃义的故事。因此,作者以“戏中戏”的手法,影射日后汤勤忘恩负义,帮助严世蕃陷害莫怀古的卑劣品行。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平儿也向宝钗讲述了一件贾赦因喜好古董而与贾雨村勾结陷害石呆子夺其古扇的事,只因贾琏说了几句为了几把扇子不应该将人家打伤的话,贾赦便也将贾琏打伤。
  元春点的《豪宴》,写汤敏为了讨好权贵而陷害无罪之人,正与贾雨村讨好贾府而残害石呆子一案相呼应。《红楼梦》里的石呆子是谁呢?可是那大荒山、青埂峰下被幻成宝玉的那颗“顽石”吗?“曹雪芹”没有明说,我们却可以猜测。但是,书中又写贾赦还把他的儿子贾琏也给打伤了,这就使我们不能不“琏”想到这最终受到陷害的“石呆子”恐怕就应该是宝玉。
  其实,《红楼梦》里的贾琏和贾宝玉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两人都叫“二爷”,都有情有义(贾琏之对尤二姐),都收了屋里的丫鬟(平儿和袭人),都害怕自己的父亲,而且也都被自己的父亲打过,等等还有很多,有兴趣读者朋友可以从小说里去找。曹公给这个人物取名“琏”,却故意不给贾宝玉取名,是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将其和贾宝玉“连”在一起?写事务繁忙的贾琏反衬无所事事的贾宝玉,是不是也是要告诉我们其实贾琏就是忙里忙外的贾宝玉,而贾宝玉就是游手好闲的贾琏呢?
  可见“石呆子”很有可能就是暗指宝玉,更确切地说是甄宝玉。在弘时的《石头记》里,获知了甄宝玉与秦香玉私情的皇帝,为了遮人眼目地惩治甄家及甄宝玉,便恩将仇报,派人诬陷甄宝玉私藏皇宫珍品,从而抄没曾为其继位立下汗马功劳的甄府,并将甄宝玉定罪入狱。这也就是《红楼梦》里没有明写的所谓“白玉遭陷”的出处。
  脂砚斋说《豪宴》“伏贾家之败”,我说《豪宴》实为伏甄家之败也。
  《乞巧》出自清代洪昇的戏曲《长生殿》第二十二折,但这一折的名字不是乞巧而是“密誓”。写唐玄宗在宠幸杨玉环的同时,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又私召梅妃,从而引起杨玉环的不满。但最终两人和好,并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我们知道,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被王母娘娘拆散的,而天空中的这两颗星实际上也恰好是被银河隔开的。对着这样两颗天各一方的星星密誓永不分离,是否又暗示着彼此可能真的要永远分离呢?从历史上杨贵妃的结局来看也确实如此。
  那么甄宝玉和秦香玉又会如何呢?秦香玉嫁入王府之后,与甄宝玉几年不见,特别是其在王爷继承皇位之后又被封为皇妃,给两人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蒙上了一层阴影。但随着秦妃省亲,两人重又相遇,并通过这段时间里暗地的情诗往来,情感又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密誓永不分离。从此,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妃就在甄宝玉的心中“死”掉了,而那个内心深处深藏着的亲密爱人复活了。但复活了的亲密爱人,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秦妃,必然会因私情的败露而与杨贵妃一样不得不死去。
  脂砚斋说《乞巧》“伏元妃之死”,我说《乞巧》实为伏秦妃之死也。
《仙缘》是明代汤显祖的戏曲《邯郸记》的最后一出。讲的是梦中经历繁华富贵、盛衰荣辱的卢生对前来度化的吕洞宾说:“弟子一生耽搁了个情字”,表达了其对情多难解的困惑。吕洞宾请出了汉钟离、曹国舅、李铁拐、蓝采和、韩湘子、何仙姑等六仙,轮番前来责问,以期将其度化。
  与《红楼梦》不同,《石头记》里所描述的秦香玉的省亲过程应该绝不会是仅仅一个晚上。既然是省亲,而且还花了那么多钱修了一个大观园,怎么可能只参观了一下就走呢?秦香玉应该是在为她而建的大观园里住了一段时间的。而正是在省亲的这段时间里,甄宝玉和秦香玉两个人的感情比之前又更近了一步。升华的爱情必将带来恋恋不忘的厮守,而如梦的激情过后又必将回到冷酷无情的现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经历这前前后后的快乐和忧伤,幸福和痛苦,温暖和凄凉,不都是因为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个“情”字吗?《仙缘》里的卢生说:“弟子一生耽搁了个情字”,而贾宝玉或甄宝玉或那历史上的弘时又怎不是“一个情字耽搁了一生”?醉生梦死的卢生最后还能由吕洞宾等神仙前来为他度化,可又有谁能度化贾宝玉或甄宝玉或那历史上的弘时呢?
  脂砚斋说《仙缘》“伏甄宝玉送玉”,我说《仙缘》实为伏甄宝玉送“欲”即送“情”也。
  《离魂》出自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牡丹亭》描写的是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独生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牡丹亭》原著中没有《离魂》,元妃点的《离魂》是《牡丹亭》的昆曲演出本,这一出在《牡丹亭》原著中是第二十出《闹殇》,剧中演杜丽娘相思梦中情人柳梦梅成疾而亡,且葬于梅树之下。
  《红楼梦》里因为林黛玉曾做诗《葬花吟》,并且写过诗句“冷月葬花魂”,而使许多读者都把花魂的桂冠戴在了林黛玉的头上。其实,仔细想来,无论是因黛玉葬花而痴,还是以花祭金钏和晴雯,真正的花魂实应该是那位怜香惜玉的贾宝玉才对。因此,“冷月葬花魂”葬的不仅仅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还有弘时小说《石头记》里的男主人公甄宝玉。如果说因梦梅而离魂的杜丽娘葬于梅树之下,那么因花痴而离魂并且最终回归大荒山无稽崖的那块无缘补天之石,想必一定会将自己在红尘中所扮的那个宝玉之魂葬于花下的。
  脂砚斋说《离魂》“伏黛玉之死”,我说《离魂》实为伏宝玉之死也。
  秦妃省亲缩短了甄家由盛到衰的时间,也注定了甄宝玉与秦香玉两人最终的悲惨命运。正所谓“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其实,历史上的年妃是否有过省亲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弘时并不是年家人,而是贵为皇子。但年妃在被封为贵妃之后是否回过她曾生活过的,特别是同时弘时也可能经常回去的原雍亲王府,对我们来说却十分重要。可惜由于清代对皇妃单独活动的记载极少,因此我们很难查到与此相关的记录。当然,即便当时年妃真的回过雍王府,恐怕类似的记录也早就被抹去了。
  不过,我们却知道,仅在弘时案发生后大约半年,即雍正三年的六月,原雍亲王府改为了雍和宫。

虽然“曹雪芹”不是小说原著《石头记》的作者,但是作为用尽毕生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撰改人,其对《红楼梦》的贡献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那么,这位大名鼎鼎的“曹雪芹”又是何许人呢?他是否如胡适先生所考证的那样,是康熙时期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呢?
  始修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成于乾隆九年十一月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的曹氏宗谱记载:

  “曹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分无考。
  其子曹振彦,原任浙江盐法道。
  孙,曹玺,原任工部尚书;曹尔正,原任佐领。
  曾孙,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曹荃,原任司库。
  元孙,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员外郎;曹颀,原任二等侍卫,兼佐领。
  曹天佑,现任州同。”

  曹颙是曹寅的儿子,这在曹寅于康熙五十一年病逝,康熙皇帝命其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的谕旨中就可看出。但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仅仅两年后,便于康熙五十三年冬因病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一岁。康熙五十四年二月,康熙将曹頫过继为曹寅遗孀李氏嗣子,并补放江宁织造。这说明曹頫并非曹寅的亲生子,很可能是其侄子,只不过因曹颙死时无子嗣,康熙为保留曹家江宁织造的职位,不得以选择曹頫过继给曹寅遗孀李氏为子。这样一来,曹颀也就一定不是曹寅之子了,因为如果曹颀是曹寅的儿子,那么在曹颙死后康熙极有可能让曹颀接任江宁织造,没有必要再将曹頫过继过去。
  这份曹氏族谱告诉我们曹寅没有一个叫“曹雪芹”的儿子,甚至在乾隆九年时,整个曹氏家谱中都找不出一个叫“曹雪芹”的人。
  当然也有人认为“曹雪芹”可能是曹寅的儿子曹颙或曹頫,而“雪芹”只是他们的笔号。首先,“曹雪芹”不可能是曹颙,因为曹颙年仅二十一岁时就在其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了,而《红楼梦》中说“曹雪芹”曾“批阅十载”,以曹颙死时的年龄计算,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改编《红楼梦》。
  那么“曹雪芹”会不会是曹頫呢?好像年龄上也不太符合。曹頫大约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卒年不详。我们知道,目前发现的《红楼梦》最早的版本甲戌本抄录于乾隆十九年,此时的曹頫如果活着的话也已经将近六十岁了。如果按照胡适考证的“曹雪芹”是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大约四十岁时死去,那么此时的曹頫已经近七十高龄,年龄上明显不合适。
  可能有读者朋友会说,“曹雪芹”本名应该叫曹霑,“雪芹”只是其号。那么“曹霑”这个名字又是从哪来的呢?
  在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改定稿)》中是这样写的:
  “杨(钟羲)先生编有《八旗文经》六十卷,又著有《雪桥诗话》三编,是一个最熟悉八旗文献掌故的人。他在《雪桥诗话》续集卷六,页二三,说:
  敬亭(清宗室敦诚字敬亭)……尝为《琵琶亭传奇》一折,曹雪芹(霑)题句有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雪芹为楝亭通政孙,平生为诗,大概如此,竟坎坷以终。敬亭挽雪芹诗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之句。
  这一条使我们知道三个要点:
  (一)曹雪芹名霑。
  (二)曹雪芹不是曹寅的儿子,是他的孙子(《中国人名大辞典》页九九〇作“名霑,寅子”,似是根据《雪桥诗话》而误改其一部份)。
  (三)清宗室敦诚的诗文集内必有关于曹雪芹的材料。”
  杨钟羲是光绪十一年举人,十五年进士,曾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曾与表兄盛昱合编《八旗文经》。也就是说,胡适凭借杨钟羲《雪桥诗话》中的这句“曹雪芹(霑)题句有云……。雪芹为楝亭通政孙”,便认定“曹雪芹”名霑,且是曹寅的孙子。
  还有一个人提过“曹霑”这个名字,那就是清代的张宜泉。张宜泉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卒于乾隆三十五年,是现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人,内务府汉军旗。著有《春柳堂诗稿》。在他的诗注里是这样描述“曹霑”的:
  “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
  但是,在张宜泉所有的诗作当中从没有提到过“曹霑”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后,甚至也没有说“雪芹”是曹霑的号。而事实上,在整个曹氏家谱中同样也没有一个叫“曹霑”的人,甚至后人中就没有“雨”字辈的名字。
  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看,记录在案的曹寅的孙辈只有一人,即任州同的曹天佑。
  曹頫曾于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江宁织造曹頫代母陈情折》上表谢恩,其中有一段“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来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的文字。也就是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时,曹颙之遗孀马氏已经怀孕七个月了,推算下来,这个遗腹子应该是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生人。在曹家江宁织造府相关史料中,没有发现曹頫有子嗣的记载。而与江宁织造府有交往的外人也从没有提及过曹頫的子嗣。倘若曹頫继任江宁织造时有子嗣,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即便日后生养了儿子,也应该有迹可寻。因此可以推断,《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的曹天佑很可能就是曹颙的这个遗腹子,并于乾隆九年官至州同。
  那么曹天佑会不会就是“曹雪芹”呢?由于目前几乎没有关于曹天佑的任何史料记载,所以这方面的考证就几乎无从下手。但是,我们知道曹寅、曹颙、曹頫父子两代每个人都可以说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曹寅是文学家,有《楝亭诗钞》等众多作品传世;曹颙的才情,康熙帝评价为文武双全;曹頫则有“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之评。关于曹天佑,虽然没有这方面的相关史料可寻,但出自这样的家庭又任过州同,相比也不能与前辈们相差过于悬殊。

顶部
HAOTIAN2009





UID 7176903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6
阅读权限
注册 2009-5-3
发表于 2014-12-27 23:1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loveliness: :loveliness:

顶部
富无双至





UID 13615226
精华 0
积分 -185
帖子 54
阅读权限
注册 2014-4-14
来自 成都
发表于 2014-12-28 05:4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顶部
hedefu1@163.com





UID 11401503
精华 0
积分 311
帖子 438
阅读权限
注册 2012-2-15
发表于 2014-12-28 08:5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顶部
宿舍605





UID 3332973
精华 0
积分 14
帖子 8
阅读权限
注册 2006-11-5
发表于 2014-12-28 08:5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10 20:37
Powered by Discuz! Comsenz Inc.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Maya・Board - Archiver - WAP